第48章 No?48(1/3)
《马克·波罗游记》:作者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
此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文艺大复兴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就必须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于是,一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史称“文艺复兴运动”。
这个运动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什么叫人文主义?很简单,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这种思潮,当然对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开始,文艺复兴的活动主要在意大利,从佛罗伦萨逐渐扩大到罗马、木兰、威尼斯及那不勒斯等地。首先是文学,出现了著名的文学三杰。他们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彼特拉克最早用人文主义的观点阐述古典著作,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继而扩及史学。在文史领域中,人文主义观点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开始结合。
从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向纵深扩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文艺学术高度繁荣,史学和政治学名著涌现。在意大利,产生了著名的艺术三杰。他们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达·芬奇最有名的油画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当学徒时的作品。当时蒙娜丽莎年仅24岁,是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她刚失去了儿子,郁郁寡欢。但达·芬奇竭力表现出她难得的一丝微笑,富有无限的魅力。因为这幅油画,达·芬奇声名大噪。
《最后的晚餐》则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与12个门徒聚餐。席间,他对大家说,你们中间有一个出卖了我。门徒们猝不及防,非常吃惊,问到底是谁,耶稣说,同我一样把手蘸在盘子里的人就是。画面上的众门徒
神态各异,生动传神,富有戏剧冲突和强烈的时空效果。
除绘画外,达·芬奇还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对人体解剖学有细致的研究,并发明设计了降落伞、风车,也进行过关于飞机的构想和设计。
再说米开朗基罗,他是与达·芬奇同时期的雕塑家,出生于佛罗伦萨,因创作的雕塑《大卫》而名声鹊起。这座白石**雕像表现了1000多年前以色列开国元勋大卫的形象,把人类的美、智慧、生命和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这座雕像被安放在市政厅门前的广场上。
拉斐尔的名画,则是一幅叫《椅中圣母》的作品。这幅作品可谓是神来之笔。据说,拉斐尔在一次聚会中,见一位罗马美少妇,微笑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同时温柔地把他搂在怀中,表情既自然又满足。拉斐尔捕捉到这一引发灵感的瞬间,立刻拾起一块木炭,迅速将刚才那幅动人的情景画在身旁的一只木桶底上,回去完成了一幅杰作。
拉斐尔其他作品还有《圣母婚礼》、《圣礼辩论》、《雅典学院》等,都体现了理想中的境界。有人评说,拉斐尔是理想的化身,达·芬奇是智慧的象征,而米开朗基罗是力量的凝聚。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晚期。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持续发展、繁荣的同时,近代自然科学和新的人文科学相继诞生,并取得了划时代的一系列成就。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地球中心说”,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论调。
接着,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揭示了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定理规律。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培根是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和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是以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创新为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也进行了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请看下篇——宗教大改革。
宗教大改革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最具势力的封建主,罗马教皇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15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从教皇到中、高级的神职人员贪得无厌,挥霍无度,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要求没收天主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洁教套”。因此,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就从宗教改革开始了。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去德意志
兜售赎罪券,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升入天堂。这种无耻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写成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会的无耻行径。
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他18岁时进入大学学习法律。他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却对宗教十分虔诚,然而,路德担任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时,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的腐败奢侈。于是,路德决定进行宗教改革,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一出来,就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教会。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对路德恨之入骨。1510年10月,教皇下令,勒令路德在两个月内悔过自新,否则就开除他的教籍。路德坚决不从。于是,教皇下令把路德驱逐出教,路德带领威登堡大学的师生焚毁教皇的教谕和几部教会法典,以示与教皇绝交。
教皇等一干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只好隐居到瓦特堡,翻译《圣经》。他的译本为人们反抗基督教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西欧各国中,受路德影响最大的是“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设计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根据加尔文的改革方案,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政教联合的政权。加尔文派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法国形成了以北方大封建贵族为首的天主教集团和以南方波旁家族为首的胡格诺派。双方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宗教战争。
英国方面,从15世纪开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英国专制主义王权大大加强,这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在英国拥有大量土地,英国每年要向罗马贡献大量的财富。强大的王权无法容忍教会的特权。国王亨利八世为了打击天主教会的势力,自上而下推行了宗教改革。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方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宗教首脑,掌握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亨利八世还封闭了600多所修道院,没收其全部财产。
改革后的英国民族教会称为英国教会,成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不满专制君主制的英国资产阶级,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主张改革教会的组织、教义和教仪,这就是所谓的清教运动。1640年,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徒的旗帜下,掀起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