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曾见李尧棠
这个人死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长寿的他已几乎被世俗社会遗忘。他活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那几乎是20世纪中国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回望他一生的最初,我们知道的仅仅是,1904年11月25日,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很多年以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这样介绍他的:“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在那些泛黄的书页里,我们看到他的一生。最为醒目的有两条: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等的作者;众多文学联盟与协会的主席、副主席、代主席、委员、会长、代表、常委,以及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全国作协主席。

书页沙沙地翻过去。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藏着一个真实的人。

这个人少年使气,背叛了他的家庭,却深深地爱着他的大哥。他写激流,是希望以它说服大哥,不要再在虚伪的绅士堆里度日。当激流写到一半时,一直是他精神和物质支柱的大哥自杀了,由于不堪忍受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加上在一次投机市场的风波中受创。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写得超过了预期字数,最后他不要稿费,坚持在时报上连载完了激流,但终于没有忍心把大哥自杀的情节写进去。

所谓激流,便是后来的家,而其中觉新的原型就是他的大哥。名叫李尧枚的男人何其有幸,生为他的大哥,而得以在这部巨著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早在1927年留学法国时,他就在写给李尧枚的信中这样说:没有你在,纵有千万的人,对于我也只是寂寞。可是这个“你”死了。他很寂寞。

三十二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那一年她十九岁,她叫做萧珊。八年之后他们结婚,后来有了一对子女。二十八年的传奇婚恋,他们始终相濡以沫,最后这个本名陈蕴珍的女人在文革中遭迫害而病故,他再次被抛向痛苦的深渊。文革结束后,他还担心会有第二次文革,他说,我怎么能相信自己可以睡得安稳,不会在梦中挥着双手滚下床来呢?妻子临终时他没有能够守在她身边,他悔恨不已。他说,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在他晚年时,他的家人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老人。人们说他的一生就是爱,但他一生只深爱过寥寥几个人,而这些人一一先他而去。他爱他的大哥,可是李尧枚自杀了。他爱他的妻子,可是萧珊被迫害死了。山河冷寂,他独自一人被抛在这个喧哗得有些可笑的人间,他讲真话,可是理解他的人太少,他很孤独。

文革中他不得不写了批判文章,写了紧随形势的文章,几十年后,他说:我对自己的表演(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感到恶心,也感到羞耻。文革后他用八年的时间写了五卷一百五十集随想录,满满四十二万字的血与泪。

那是整整一个时代的良心。那么多人,他们拒绝承认当时所犯的罪,而他独自忏悔。

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里他从不间断地忏悔,他在每一篇文章里反反复复地说,我有罪,我要赎罪,我感到自己活不长久了,我要说真话,说给我的读者听。他又说,我说了真话了,我可以安心地去了。

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并非都是精品。使他的地位达到这样一个不能超越的高度的,是他的随想录,那是他人生的收支总帐,是他一生中最高大的身影。那种身影,不是少年的激昂,而是一种屹立的姿态,高高地站在那个时代最后的文坛上。

后来他躺在病床上,由于病情严重,他的喉管被割开插入呼吸器。他失去了最后一点写作的能力,甚至再也不能言语。有人在看过随想录后说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那是真的。备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他的心,还有他的身体。我们无法得知,在那些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最后的时光里,他在想些什么。

我们知道的是,他曾多次请求安乐死,但没有被答应。他向往与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曾说,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我们还知道,他说,我是为你们活着。

直到去世时,他仍担任中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作协主席。

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他安然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享年101岁。也许将来的教科书中会这样描述他:“鲁郭茅巴老曹”六人中最后辞世的“五四一代”作家,一个世纪的见证者,一个时代的良心所在。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他说:“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他还说:“热情是火,痛苦是云,云与火的景象下,走着一个真实的人。”   这个人死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长寿的他已几乎被世俗社会遗忘。他活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那几乎是20世纪中国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回望他一生的最初,我们知道的仅仅是,1904年11月25日,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很多年以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这样介绍他的:“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在那些泛黄的书页里,我们看到他的一生。最为醒目的有两条: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等的作者;众多文学联盟与协会的主席、副主席、代主席、委员、会长、代表、常委,以及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全国作协主席。

书页沙沙地翻过去。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藏着一个真实的人。

这个人少年使气,背叛了他的家庭,却深深地爱着他的大哥。他写激流,是希望以它说服大哥,不要再在虚伪的绅士堆里度日。当激流写到一半时,一直是他精神和物质支柱的大哥自杀了,由于不堪忍受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加上在一次投机市场的风波中受创。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写得超过了预期字数,最后他不要稿费,坚持在时报上连载完了激流,但终于没有忍心把大哥自杀的情节写进去。

所谓激流,便是后来的家,而其中觉新的原型就是他的大哥。名叫李尧枚的男人何其有幸,生为他的大哥,而得以在这部巨著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早在1927年留学法国时,他就在写给李尧枚的信中这样说:没有你在,纵有千万的人,对于我也只是寂寞。可是这个“你”死了。他很寂寞。

三十二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那一年她十九岁,她叫做萧珊。八年之后他们结婚,后来有了一对子女。二十八年的传奇婚恋,他们始终相濡以沫,最后这个本名陈蕴珍的女人在文革中遭迫害而病故,他再次被抛向痛苦的深渊。文革结束后,他还担心会有第二次文革,他说,我怎么能相信自己可以睡得安稳,不会在梦中挥着双手滚下床来呢?妻子临终时他没有能够守在她身边,他悔恨不已。他说,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在他晚年时,他的家人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老人。人们说他的一生就是爱,但他一生只深爱过寥寥几个人,而这些人一一先他而去。他爱他的大哥,可是李尧枚自杀了。他爱他的妻子,可是萧珊被迫害死了。山河冷寂,他独自一人被抛在这个喧哗得有些可笑的人间,他讲真话,可是理解他的人太少,他很孤独。

文革中他不得不写了批判文章,写了紧随形势的文章,几十年后,他说:我对自己的表演(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感到恶心,也感到羞耻。文革后他用八年的时间写了五卷一百五十集随想录,满满四十二万字的血与泪。

那是整整一个时代的良心。那么多人,他们拒绝承认当时所犯的罪,而他独自忏悔。

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里他从不间断地忏悔,他在每一篇文章里反反复复地说,我有罪,我要赎罪,我感到自己活不长久了,我要说真话,说给我的读者听。他又说,我说了真话了,我可以安心地去了。

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并非都是精品。使他的地位达到这样一个不能超越的高度的,是他的随想录,那是他人生的收支总帐,是他一生中最高大的身影。那种身影,不是少年的激昂,而是一种屹立的姿态,高高地站在那个时代最后的文坛上。

后来他躺在病床上,由于病情严重,他的喉管被割开插入呼吸器。他失去了最后一点写作的能力,甚至再也不能言语。有人在看过随想录后说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那是真的。备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他的心,还有他的身体。我们无法得知,在那些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最后的时光里,他在想些什么。

我们知道的是,他曾多次请求安乐死,但没有被答应。他向往与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曾说,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我们还知道,他说,我是为你们活着。

直到去世时,他仍担任中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作协主席。

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他安然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享年101岁。也许将来的教科书中会这样描述他:“鲁郭茅巴老曹”六人中最后辞世的“五四一代”作家,一个世纪的见证者,一个时代的良心所在。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他说:“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他还说:“热情是火,痛苦是云,云与火的景象下,走着一个真实的人。”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