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饱含热泪的北上

“翼德的兵马,距离许昌不到百里,咱们也是时候动身北上了。”

官衙之中,尽是喜笑颜开。

高兴的不仅仅是刘备,以及当初跟着他的这些老人。

高兴的还有张昭、孙静等人。

他们这些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成王败寇中的败寇。

可如今,局势变化,峰回路转,一群败军之将,却逃脱了自己那地方诸侯一般的主公,报上了另一个更大的腿。

眨眼间,新主公的实力不再偏居于江东,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杀到了许昌。

俨然一副天下一统、重整山河的气势。

你说这将来万一那当朝的天子有了个什么三长两短,新主公刘玄德登上了天子宝座,手下这些旧臣又岂能会被亏待?

固然他们不是第一批投靠刘备的。

但他们都是在第二梯队的。

最起码比整个长江以北的所有人都占有优势,而长江以南,除了刘备一开始的那些老部下,也就属他们最为亲近。

飞黄腾达眼看就在眼前了。

张昭那个心里美呀,当初真是明智,投降真投对了,不愧是我呀。

众人都齐齐整整的准备了一身新行头,将自己收拾的光光亮亮的。

毕竟是胜利,凯歌北上,灰头土脸的出场总是看起来不那么畅快。

虽说距离许昌城还很远,到达那城下耀武扬威还有好几天。

但这京口城的百姓可都看在眼里呢。

孙静和张昭都跟随着刘备一同北上,而徐元直则从丹阳、合肥一带重新调回来。

由他带着部份兵马坐镇整个东南。

即便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刘备和董良等人也丝毫不敢大意。

固然是东南这一片百姓都受到了刘备的好处,在刘备的执政下,能够安居乐业。

但推行的法律还是限制了许多豪族,虽说东南地区的大族势力并不像中原那么盘根错节,但被这么一番打压之下也总是积累了许多不满。

进驻许昌,接收中原,刘备也需要人手。

张昭和孙静刚好堪用,那他们两个又在这东南地区威望极高,调走他们也是有避嫌的意思。

换来一个徐元直在此地坐镇,便不怕有人趁着刘备走后暗中起风浪了。

诸葛亮、诸葛瑾仍然坐镇于荆州不动。

两个人共同保证着荆州和交州的安定,同时视角向西探控制住益州。

如今天下这个局势,刘璋也早已认清了现实了。

在曹操淮南撤兵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

那个时候,刘璋就迅速的从益州送来书信,试图上京口拜见刘备。

俯首称臣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显,而且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直接送到刘备的手上,如此态度可是分明了。

不过因为益州并不能构成什么威胁,因此刘备也没有表现的那么积极。

荆州、交州全部被控制住了,益州想翻风浪都翻不了,南北两条路皆可以指导益州。

而且益州的大半兵马也都被派到了淮南战场上,被掏得很空了。

有荆州在那里堵着,益州就算内乱也出不了蜀地,根本进不了中原。

不管他动弹不动弹,都是一副关门打狗的态势。

所以对刘璋的态度便没有那么慎重。只是邀请他北上,在许昌城下会合。

董良告别了妻子,要与刘备一同北上。

刘备的妻儿也都留在此地,由陈到派人保护。

只等中原事情安定,再将家人接过去。

大船已经停在了京口城外的渡口。

刘备则换上了一身金甲,暗黄的披风在身后飘扬。

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隐藏于兜鍪之下。

这个年近五旬的中年人,此刻显得是如此的精力勃勃。

饱经沧桑的双眼此刻放着光亮,刺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光斑。

昔日多年的愁苦,似乎一朝散尽了。

坚韧不拔,隐藏于心中,光明正大,外现于外。

实在是好生威风。

众人准备妥当,便出了官衙。

开门一瞧,外面人头涌动,尽是闻讯而来的百姓。

虽然已经听手下人报告了这件事,但刘备还是心生感慨。

治理一方,造福一方,得到本地百姓的认可总是一件让人充满成就感的事情。

过去的刘备也被人送行过,但大多时候都是因为失败而得到百姓或者朋友的怜惜。

想今日以胜利之姿态离开任上而被百姓如此盛大的夹道欢送,还是第一次。

百姓们见刘备出来,个个情绪激动。

有那城外跑来的普通农户,有站在自家屋檐下的普通居民,有穿着统一制服那工厂的工匠。

有的人空着手,有的人捧着水壶,有的人提着篮子。

就当刘备招着手从他们身边走过,一个个激动着举着篮子围了上来。

陈到派遣的手下谨慎藏身于这人群之中,护卫在刘备身侧,而竭力的不让他们靠近。

但见百姓一个个激动的往这边凑来,努力的想将自己所有不多的礼物送给刘备,刘备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旁人看不出来哪些百姓是伪装的,哪些百姓是普通百姓,但是刘备看得出来。

陈到的这些手下,有些在刘备面前露过面,而他们本人经训练的痕迹也逃不过刘备的眼睛。

刘备执拗的将那士兵拨开,伸出手去,紧紧的与那来送行的百姓握着。

一老丈激动的将手伸过来,刘备趴着,老人在人群涌动中出现什么危险,连忙将其扶住。

老人家见是玄德公当面激动得老泪纵横。

“玄德公……”

声音颤抖着,不知所措。

刘备只一脸温和的笑着,安慰着这老人。

这样一弄,众人想走也走不掉了,在这街中被团团的围着。

几个跟在后面的名士往常哪里经过这样的场面?

一些本地的风流之士,确实有些才能也投身于刘备在其手下任事。

这些人往常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哪里与这么多泥腿子相处过?

有些百姓是后得到消息,从地里拔出来泥腿就往城里赶。

有些工匠是正在船厂工作,忙的大汗淋漓,闻说这件事,也匆忙往这里跑。

一身汗水湿透了衣襟,还未曾干嘞,如此多的人挤到这一起,味道确实不怎么美好。

把那名士们熏的是眉头紧皱,无言以对。

但又看着那百姓情真意切混杂在一团,无论认不认得刘备身后这些人都激动的伸出双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名士的内心也被触动。

一种从心里涌发的喜悦,不像他们平时玩儿什么曲水流觞,吟诗作赋那种高高在上的优雅美感,不像他们平时慷慨激昂,口若悬河,那种挥洒才华的自信。

也不像他们平时高谈阔论,往来皆是名士那种自鸣得意。

这种从心底涌发的喜悦,有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就发自于这足下的大地,好像是春芽从土中萌发,质朴而又炽烈。

这些名士们既然能留在刘备的身边任事,也是经过一番选拔的。

刘备又是那种爱憎分明、情绪热烈的人,这些人要太过分的高高在上,像那种无药可救之辈,刘备也不会理会他们。

只会让他们睡在地底下,而自己高卧于百尺高楼之上。

他们只是有了一些读书人的酸,读书人的傲,但经眼前这一幕也激发出来了他们内心的质朴,理想与现实相互映照,济世安民印在心头。

他们终于不再在乎那刺鼻的汗味,那混杂在一团,不知是什么难闻的味道。

也高兴的和身边的百姓互动着。

没过多久,他们精心准备的一身华美的衣服,变都变得皱巴巴脏兮兮的,但没有人在意,反而将这屋子都当成了功勋。

“玄德公,今日一别,恐再相见之日,老汉家无长物,只备了些许食粮,请玄德公路上吃吧。”

那老丈颤颤巍巍的提起来,他的篮子里面放着的是满满当当的鸡蛋。

固然是刘备治理这里,让这里安居乐业,还给百姓们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让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许多,但对这普通家庭来说,这么一篮子满满当当的鸡蛋,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

刘备又怎么能收下呢?

他此刻也感觉眼圈发红,有些想要热泪盈眶。

紧紧握着老汉的手。

“我何德何能,能得百姓们如此厚爱?我本无德之人,有何功于百姓?初到江南,便使此地面临刀锋,施政日短,便又要离去,有何面目收下老人家这一筐深厚情谊。愧煞我也……”

“玄德公何必自谦如此?若非百姓们接受到玄德公之褔化,又岂会都如此真心实意的留在此地,为玄德公壮行?”

这些百姓们也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刘备施政的好处。

江东偏居一隅,以往虽有些小乱,但始终不如中原打的那么激烈。

看似稳定一些,确实百姓们过得比中原安稳,但越是偏居一隅的地方,人员越是难以流通,地方势力越是稳定。

江东的这些豪族是还没有发展成中原那么的巨大,但慢慢的也开始有了苗头。

他们要发展,自然便要盘剥百姓。

刘备刚到此地,便有诸葛亮、伊籍、董良等人合力制定法律。

法律刚刚实行,百姓们还颇为不适,但时间略一推移,便都感受到了这依法治政的好处。

百姓与那豪族,固然地位仍然不平等,即便有了这吴科的助力也难以占据上风。

但有了条理分明的吴科,总算是有了些东西可以形成保障。

那些豪族明面上做事也总要继续收敛,暗地里要做手脚,又刚好授予刘备以权柄,可以去收拾他们。

虽说等以后时间推移下去,未必能保证这监督者、实施者都能初心不改,继续为民做主。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都将与那些豪族再次的同流合污,继续凭着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教育程度,自己对吴科条例的理解,去玩弄吴科,去欺压百姓。

把吴科变成富人的工具。

但最起码现在在刘备这第一批执政者的手里,吴科是实实在在的保障着这些普通百姓的利益。

当百姓们田间地头经历了上面的官员不停的往下普法,他们面对那无法忍受的蛮横行为总算明白了哪里不对,该往哪里去反抗。

刘备在江东执政的时间不长,但百姓们心里都有一杆秤,比一比几年前是如何被这地方官员欺压,被这地方豪族奴役。

再比一比今天的日子,比一比官员在自己平头百姓面前的态度,比一比自己身上穿的,比一比自己饭桌上放的。

他们能清晰的看到究竟是谁在对自己好。

可是现在刘备要走了,他们又怎么能不担忧呢?

他们只担心这刚过不久的好日子成了过眼云烟。

他们都对刘备依依不舍,他们想把刘备留下。

但是他们能留下刘备吗?

他们不能啊。

他们都知道是刘备打了胜仗,他们闹不清现在中原地区的天子是谁,他们知道刘备打败了北方那个非常残暴的曹操。

他们知道刘备现在要去占领中原了。

他们不可能阻止刘备去接收自己的胜利果实。

心中百般思绪,化成了两行热泪,挥洒于这京口城街道之上,为飘零半生,辗转南北,终于报复得以施展,意气风发的刘备送行。

他们尽自己所有,带来了许多对于刘备来说微不足道的粮食,浑浊而又口感粗糙的浑酒。

那粮食刘备是吃不完也拿不完,那浑酒,刘备是和董良他们接过一碗又一碗,浑浊的酒混着浑浊的泪,不停的灌入腹中。

一直到众人实在是坚持不住,才向百姓们告罪。

刘备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自己的热情逐渐成了自己恩人的负担,大家也渐渐的通情达理的收回了尚未送出的礼物。

一腔热情又吞入心中。

百般滋味又涌上心头。

无数思绪此刻皆化成心中的不舍。

泪水横流想要化成网将刘备挽留。

短短一段路,走了整整两个时辰,刘备仍不觉身上疲惫,只是不停的想要流泪,却没有泪可以再往外流。

出了城门,城外的百姓也不少。

默默无言的,依依不舍的将刘备往江上送。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