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倡开官报,并提倡自由办报

报纸,是世界近代化的产物。中国的报纸,是西方的舶来品。古代,中国也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但是,它们还不具备报纸的新闻特征,因为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刊发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而不是进行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创刊。为了这张报纸,两江总督张之洞拿出1500两白银作为开办费。不久,强学会受到弹劾而被查禁。黄遵宪又联合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利用办《强学报》剩下的1200两白银,另起炉灶,创办了《时务报》,在张之洞等地方大员的大力支持下,《时务报》风靡大江南北。

1898年7月,变法进入到关键性阶段,康梁等人喊出了“新旧水火不容”、“变也变,不变也变”等激进口号,并提出“弃旧京”、“营新都于江南”和“易服”、“改元”等激进主张,一时间,人心浮动,天怒人怨,使得一向支持康梁变法的张之洞、陈宝箴等人都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康党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境地。

另一方面,维新派又发生了《时务报》内耗战,康梁与汪康年互相攻击,阵角大乱。为了夺得《时务报》大权,降服汪康年,康有为代御使宋伯鲁起草《请改为官报折》,希望借刀杀人。见到奏折,光绪帝一时拿不定主意,让孙家鼐“议覆”。7月15日,孙家鼐上报了自己的研究结果: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通达下情而可臻上理者。“泰西报馆林立,人人阅报,其报能上达于君主,亦不问可知。”⒂为沟通民情起见,应开办官报。而且,只将《时务报》改为官报还不够,还应命令天津、上海、湖北、广东等地的督抚,将各地报纸呈送皇上御览。另外,当年总署在《章程》中要求报纸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只能翻译外国之事,“今新开报馆,既得随时进呈,胪陈利弊,将来官书局报亦请开除禁忌。”⒃实际上就是提倡言论自由、自由办报。这些思想,十分宝贵。孙家鼐在“议覆”中还建议:将《时务报》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其事。其目的有二:一是发挥康有为的宣传家特长,让其人尽其才;二是巧妙地把康有为撵出京城,以减少他的激进言行给变法造成的负面影响。接到孙家鼐的“议覆”,光绪帝当即批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