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终

刘备终究是没能与曹操见到最后一面。

董良看着曹操和献帝的尸体一起出现的时候,自然明白发生的一切。曹操还是做了识时务的俊杰,答应了和自己的交易。

雷石的消息就是董良特意放出来的。

特意的编造了一个故事,放出来的消息只强调两点,一是威力,二是天命。

在拥有如此攻城利器,而兵力又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消息让它自然传播,是不会传的那么快的。

若是谨慎一些的人,必然紧紧的捂住消息,说不定瞒个几个月都不在话下。

如果不是董良刻意的让这故事传播,就算是张飞把许昌城拿下,曹操都闹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威力这么巨大呢。

曹操自然也知道如此攻城利器的消息满天飞,必然是有人刻意的向外传播。

那么,敌人向自己传达这样的信息,是想要表达什么呢?这自然瞒不住曹操。

一是告诉自己,他们有威力巨大的武器,守城是守不住的,曹操没有机会翻盘。

那么曹操既然没有机会翻盘,曹操就得考虑考虑后路了。

放出这个消息的人想要和曹操达成某种默契,自然就到了这个消息的第二个重要点。

天命!

听到天命两个字,曹操就想明白了,有人想让刘备当皇帝,但是现在的皇帝对刘备来说是个麻烦。

董良在暗示曹操把皇帝处理掉。

而两人既然在达成默契的情况下,自然也知道曹操所渴求的是什么。

曹操惟一可以留恋的,便是自己的那些家眷了。

而依照曹操在刘备阵营中被宣传的坏名声,他败亡之后,他的那些子孙后代很难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曹操老老实实的按照董良的意思走,那么最后自然会有人从中斡旋。

董良又扭头看向神情有些复杂的刘备。

复杂的表情中,多少应该会有一些轻松吧。

走到这一步,刘备必然是有些想要当皇帝,又不想沾染上弑君的恶名的。

如今皇帝就这样死在曹操的手里,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两个人非常有默契的对视了一眼,便都没有再说什么,刘备便忙碌了起来。

皇帝的丧事,他需要表态。接下来还得接收许昌城。

许昌就这样整整热闹了一个月。

始终没有一个皇帝坐到那龙位上。

先是由在荆州的刘琦、刘琮两兄弟上表,言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刘备登基。

刘备不肯答应。

然后又由刘璋和张鲁一同上表,请刘备登基,刘备仍然不肯答应。

最后天下各州郡皆有代表人物出来上表,连远在海外的倭郡都恳求刘备登基。

刘备推脱不过,没有办法,只好勉强答应当上了大汉的皇帝。

一方面改元建炎。

另一方面,派出赵云等人先将曹操占有的地盘全部接收了。

远在河北的于禁也已经乖乖的投降,洛阳的钟繇也选择了弃暗投明,解掉自己的兵权,亲自进入许昌向刘备请罪。

刘备自然没有责怪,还让他官复原职。

刘备打算派遣甘宁去接收益州,邓芝等人皆纷纷上书劝阻,言说不可。

只说甘宁在益州有许多旧敌,担心甘宁脾气暴到了地方再生民怨。

天下初定,应该求稳,尤其是这些可以稳稳拿在手中的土地,不应该让它再生变。

甘宁听了众人的上书,又是感动刘备的器重,又是羞愧自己的德行,也向刘备告罪,但刘备却安心抚慰了一番,更让甘宁感动。

痛哭流涕的向着刘备发誓,刘备力排众议,还是派遣了甘宁前去接管益州和汉中。

关羽前期从徐州向西攻打,短短时间内连克十二城,又有七城望风而降,还要继续作战任务的时候,刘备已经进入了许昌。

剩下各郡纷纷投降,便带着兵马匆忙的接收各地,又花费了许多时间。

一个月后,辽东传来了消息,幽州、辽东公孙氏还有高句丽,乱成了一锅粥,各方混战,势力大减,刘备当即调遣关羽迅速北上,十五日,收复幽州、辽东,平定高句丽。

又将刚刚收复的高句丽的地盘设为了大汉郡县。

远在西凉的马超和马腾又起了冲突。

刘备召马腾入许昌,许给他太尉之职。

马超实在不太聪明,不肯让他爹去,明明知道仅凭他一己之力无力于改变天下大局,但却持兵自重。

最终在孙乾的斡旋之下,成功的在过年之前让马腾入京述职,而马超自然也只能乖乖的交出了兵权。

建炎二年春二月。

天下重归一统,恢复了大汉全盛时期的版图。

刘备划分倭地四岛为四郡,派遣官吏进行管理。

关羽的兵马停在边地,防备着边地被鲜卑所袭扰。

朝中有人上书,言说关羽兵重,怕其持兵自重,应该召其回许昌。

上书之人被刘备斩首。

建炎二年四月。

关羽北征乌桓,张辽被刘备调到关羽手下听用。

周瑜领兵出雍州,清扫羌胡。

张飞镇守西凉。

董良、诸葛亮开始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科考以及法律制定等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础教育,推广自然科学。

昔日在江东培养了一大批农学人才,被散布全国,传播各种农学知识,但人手仍然不够用。

各种先进的农具,先进的技术、未能彻底的深入百姓的骨髓,但也得到了大面积泛泛的传播。

这一年得到了大丰收。

刘备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只在沿海一带开设盐场,打造船只,下海捕鱼。

大量吃不完的鱼类便被腌制成咸鱼运到内地分销全国。

大大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第一年的大丰收,再凭借着刘备即便派出去许多军队,仍然在手中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还有众多能战的将军,天下算是彻底稳固了。

只在个别地方有一些小的叛乱,南方地区部分蛮族叛乱,被诸葛瑾轻易的平定。

这一年年底,羌胡和乌桓皆被平定,正待要班师之际,鲜卑察觉到了威胁,各部联合悍然发动袭击。

关羽和周瑜两部引兵再战。

建炎三年开始,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在董良的主持下,开始改革官制。

董良将后世唐宋明清的各种官制节选出来了一些,与诸葛亮等人进行商讨之后,决定按照唐时三省六部的框架,融合其余部分的一些优点,进行官制改革。

这一下惹起了轩然大波。

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缓冲,总有一些人的利益受损,并且开始渐渐熟悉了刘备的威严。

熟悉之后,危机感便消减了,他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情了。

许许多多的人上书言说什么祖宗之法,并且抓住了许多科举选上来的官员私德有问题进行大肆的攻击。

他们去年就看那个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不顺眼了。

只是那是刘备当上皇帝过的第一个春节,手里的双股剑还煞气腾腾呢,他们不敢闹事。

今年则借着官制改革的机会,大肆抨击科举制度,抨击教育制度。

希望朝廷能够重视察举制,补充以九品中正制。

董良、诸葛亮、张昭等人联手,在刘备的支持下大肆的进行着改革。

在这政治漩涡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不知道多少人被下了大狱。

有地方豪族企图揭竿而起,被邓芝带兵轻易的镇压。

凭借着众人的才能,以及刘备的支持,改革顺利进行了下去。

这一年的八月,各项改革尘埃落定,许昌城中的监牢人满为患。

用时如此之短,成效如此之好的改革,世所罕见。

这一年也被后世学者津津乐道,这一次的改革被称之为建炎三年改革。

后世的学者认为,这一次改革中最大的功臣便是董良拿出来一套完整先进详细的官制。

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十分的稳定,因此得到了众人的大力支持。

同年九月,鲜卑在周瑜和关羽的夹攻之下灭亡。

天下所有的动**结束,没有了用兵的地方。

只是一年多的时间,生产力还未能恢复,天下安定,已经有了盛世的苗头。

刘备迁都洛阳。

许昌城中监牢中的人该如何进行处理也成了一个难题。

朝野上下对这些人要不要斩尽杀绝议论纷纷。

最终在董良的拍板之下,这些人全都装上了船,从倭岛东侧出海。

流放美洲!

这里有着一条洋流,如果顺利的话,船只漂个四十天便能到达美洲夏威夷。

但这群人到底能不能到达美洲,这就没人知道了。

朝廷上安定了整整十年,在政务的处理上,董良屡屡给出高屋建瓴的建议,对整个天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炎十四年,董良激流勇退,向刘备辞官,退出政坛。

从此专心教育事业,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

朝廷派出了无数的探索队,从大汉内部到大汉周边,不停地进行探索,将所见的一切都用画地图的方式落于纸上。

许多犯罪的刑徒则被编入探索队,向着西域,向着北方,或者向着南方,或者出海。

每只探索队的手冲都有着一张董良的世界地图。

董良被后世的地理学者,国际关系学者称为俯瞰世界的人。

而在诸葛亮、诸葛瑾以及刘备等人的励精图治之下,接下来的三十年国泰民安,百姓富足。

形成了长达四十四年的盛世奇迹。

后世称为建炎盛世。

同年年底,已经变得垂垂老矣的诸葛亮隐退,在与董良做过道别之后,返回了阔别半生的隆中,从此布衣躬耕。

全书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