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No?72(1/3)
敦刻尔克: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是排在勒阿弗尔和马赛之后法国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个工业城市,主要行业包括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
敦刻尔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
盟军撤退
1940年5月28日,德军派出的两个轰炸机大队由于敦刻尔克上空能见度极低,只好带弹返回。
此时,盟军的撤退正在紧张地进行。他们运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船只,甚至驱逐舰也改成了运兵船。他们用绳索牵着渡过海峡的小船,让等候在海滩的士兵乘小船渡到海上的大船旁边。岸上的士兵被分成50人一组,每组由一名军官和一名海员指挥。每当有救援船靠岸,他们便一组组地被带到海边,涉过没踝、没膝、齐腰、齐胸的海水,小心避开不断漂到身边的同伴的尸首,艰难地爬上小船。
下午,气象情况仍然很差。敦刻尔克上空又响起了轰炸机发出的隆隆声。新集中起来的几支高炮部队开始漫无目的地对空射击,士兵纷纷跳进附近的战壕。然而,投下的炸弹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害,不是投进了距岸滩很远的海里,就是投在无人的空旷地,偶尔有几颗落在士兵聚集的沙滩,柔软的沙子也像座垫似的把大部分爆炸力吸收掉了,哪怕是炸弹就在身旁爆炸,也不过是扑一脸泥沙而已。
这种无目的的零星轰炸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但撤退的士兵很快便对之习以为常了。他们纷纷爬出战壕,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排在后面等候上船的士兵,甚至玩起了沙滩排球,就像在英格兰岛欢度周末一样悠闲。
29日早上,撤退行动的总指挥拉姆奇海军中将收到来自本土的电报:29日共有6?5万人安全返回。但拉姆奇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感,在敦刻尔克岸边等待撤离的部队越来越多,在敦刻尔克西部和北部的德军地面部队又加强了攻势,防御圈在不断地缩小,他只有祈求上帝让这种大雾天气多持续几天。但遗憾的是上帝并不总那么遂从人愿,大约下午2点钟,阳光又洒满了敦刻尔克的海滩。
还不到一个小时,德军三个大队的施图卡大型轰炸机编队便赶到了。一架架德机像饥饿的鹰鹫一样扑向地面的“猎物”,仿佛要夺回这几天的损失。
这次德机只把大型运输船只作为主要轰炸对象。一架俯冲轰炸机追上已经驶离港口的“奥洛国王”号大型渡船,从高空直插下去,在机身就要触到船上的烟囱时迅速打开弹仓,炸弹几乎全部落在了甲板上,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奥洛国王”号很快便沉入了水中。距岸50米远的另一艘英国先进的驱逐舰也未能逃脱厄运,两架德机同时向它俯冲下来,舰炮还来不及瞄准,几枚炸弹就已经命中了舰后的动力仓,锅炉开始爆炸,紧接着,又一架德机袭来将其击沉。海上的运输船已经完全失去队形,乱作一团,许多船只起火,抛锚在海上。
5点27分,新赶来的德军第2航空队两个轰炸机团又对英国船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这天下午,
英国海军损失驱逐舰3艘,遭受重创7艘,还有“奥洛国王”号、“海峡皇后”号、“洛琳娜”号、“芬内拉”号和“诺尔曼尼亚”号等5艘大型渡船被击毁。当晚,拉姆奇将军不得不将8艘最现代化的驱逐舰撤出战斗,因为这些战舰直接关系到即将来临的抗击德国入侵的战斗成败,他不能拿它们来冒险。尽管遭受到如此大的损失,这一天英军仍然从港口撤走了3万余人,从海滩撤走了1?4万人,其中包括近1万名法军。
5月31日凌晨,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敦刻尔克港又暂时恢复了平静。从英国本土新筹集的大量民船也加入了输送的行列,撤退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地面防御部队也顶住了德军的多次进攻,防御圈缩小到33公里,以便收缩兵力做最后的抵抗,为海上撤退赢得更多的时间。
成功逃亡
6月1日拂晓,英吉利海峡上**起的阵阵微风,吹散了水面上的晨雾,圆盘似的旭日贴着海面冉冉升起,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泛起了一道道粼光。
首批担任警戒任务的28架飓风式战斗机从英国南部起飞了。它们穿过英吉利海峡,向着预定的敦刻尔克以西30公里的巡逻空域飞去。当机群刚刚抵达敦刻尔克上空时,领航飞机便发现了正在逼近的德国机群,飞行员们赶忙提高飞行高度,直扑德机。但当他们临近敌机时却被德机强大的阵容惊呆了:德机组成了上、中、下三层的立体编队,下面是40余架轰炸机,中间是担任近距离支援任务的战斗机,最高一层是进行高空支援的战斗机。
飓风式战斗飞机钻入了高空云层,试图躲过敌人强大的掩护机群,然后从背后进行攻击,但为时已晚,敌机显然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动机,大批敌战斗机急冲下来,死死咬住了他们。英机迫不得已只好将编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直扑敌轰炸机群,另一部分向敌战斗机猛扑过去。
这是一场德军占绝对优势的空中肉搏战。突然,一架德轰炸机首先被英机击中,拖着浓烟滚滚的尾巴掉了下去。德机见状立即将其余的轰炸机排成圆形防阵,互相掩护尾翼,以消除英机从背后攻击的威胁。英机见状只好迅速拔高,企图从高空打开突破口。
不料,此时的高空更是弹雨穿梭。英军一架飓风式战斗机从背后向1架德战斗机发起了攻击,德机向左一拐,巧妙地避开了飓风式战斗机的火力,子弹从它的右侧擦过,使英机扑了个空。可就在这时,另一架斜插过来的德机却躲闪不及,被击中坠落。
德军一看形势不好,赶紧变换战术。一架德战斗机急速向下滑行,看起来好像要逃离战场。一架英机立即追了上来将它咬住,正当这架德机眼看要成为战利品的时候,突然从高空射来一束急促的子弹将这架尾追的英机击落。这种德军创造出来的“诱饵战术”使英机频频上当,仅仅几分钟就有3架英国飞机被击落。
战斗进行得相当残酷,英国飞行员以顽强的毅力与数倍于己的德机周旋着。不久,第二批从英国起飞的两个中队的战斗机也加入了空战。敦刻尔克西部的天空充满了战斗的喧嚣声,弹片、硝烟、火光在空中弥漫着,本是晴朗的天空此时却看不到一丝蔚蓝。
这一仗英国空军终于以顽强的行动打退了德军,击毁击伤德机21架,打乱了德军的空袭计划,狂傲的德意志帝国空军第一次尝到了英国空军的厉害。
然而德军并没有死心,他们派出了更加强大的战斗机群,为轰炸提供空中掩护。6月1日上午,英德在敦刻尔克的空中交战几乎从未间断,规模在不断扩大。英国空军几乎出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飞机——飓风式飞机,喷火式飞机,赫德森轰炸机、双翼箭鱼式鱼雷轰炸机,以及笨重的安森侦察机都从英国起飞,参加空战。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未能完全阻止住蜂群一样涌来的德机的进攻,一些德轰炸机躲过了英机的拦截,在敦刻尔克港大肆轰炸。
下午,德国人改变了战术,发动主要攻击。他们以部分战斗机牵制住警戒的小股英机,轰炸机则迅速飞抵敦刻尔克上空,从较高的高度对地面进行袭击,投弹后迅
速返回,使得英机几次扑空。
这一天英军有31艘舰船被击沉,11艘遭受重创,是为时9天的撤退中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晚上,拉姆奇将军向英军总部报告了当天的损失情况。他最后说:今天,痛苦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无法阻止德军空袭,白天撤退等于自取灭亡,撤退应改由夜间进行。
的确,英国空军已经倾其所能,歼击机中队轮番出动,有的飞机一天竟出动35次之多。考虑到为以后的作战保存空中力量,英军总部同意了拉姆奇将军夜间撤退的计划。
6月2日以后,撤退完全改在夜间进行,德国空军对此无可奈何,随即转移了空袭目标,开始对巴黎等地进行大规模空袭,对敦刻尔克的攻击又重新交给了地面部队。
但此举已为时过晚,被围英法联军已大部撤回英国。6月4日,英军终于实现了从敦刻尔克撤出33?8万余人的奇迹。为此,英国虽然付出了损失110余架飞机的惨痛代价,但德国空军损失更大,它不但损失了150余架飞机,而且未能阻止住登船行动,使盟军为后来的战争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
法国激战
英国人逃出法国后,德国总司令部立即将大部队从敦刻尔克地区投放到索姆河和瓦兹河前线,于6月5日在两条河流南岸突破法军的防守。
4天后,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前锋已经抵达法国的鲁昂郊区。此时,法国第10集团军溃败。就在同一天,德军龙德施泰特集团军在香巴里发动进攻。
6月1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击溃了法国守军。法国政府放弃了首都巴黎,宣布巴黎为“不设防的城市”。
6月14日,德军开进巴黎。这一天,对法国人来说,他们所热爱的巴黎夜晚再也不是不夜城了。当德军进入巴黎市中心时,巴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德军的坦克穿过协和广场,德军装甲车从爱丽舍宫的绿树浓荫下隆隆驶过。
在公众场合,法国男女失声痛哭。巴黎城大部分空****的。4天前当政府奔往图尔时,200万巴黎居民也纷纷逃出巴黎。
德军从所有政府机关大楼上降下法国国旗,升起了纳粹党旗。埃菲尔铁塔和议会大厦上都贴上新的标语,“德军无往而不胜”。
德国方面说,法军撤退时被迫放弃了大量军事装备。他们认为,由于这次撤退紧接着敦刻尔克大撤退,因此对法国来说损失是毁灭性的。德国方面还说,巴黎陷落使法国经济陷于一片混乱。同时也摧毁了法军各部之间主要的通讯线路。
在巴黎东北方向,德军沿马其诺防线在猛攻法国军队,并已在该防线的几处突破。目前,从莱茵河到勒阿弗尔,德军战线已推进了300英里。
德方说他们昨天已占领了勒阿弗尔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另外100英里的法国海岸线。这次胜利,使英国显得唇亡齿寒。德方说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瑟堡。
巴黎的失守,使马克西姆·魏刚将军寻求停战的压力增加了。但眼下这位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把责任推给文官政府。
几天前,保罗·雷诺政府刚刚在卢瓦尔附近安顿下来,今天又宣布放弃图尔。显然雷诺政府还准备南迁,立波尔多为都。
6月15日,魏刚将军接到英国的通知。英国愿意协助法军乘船撤离。
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最担心的是法国的殖民地,尤其是北非地区,落入德国人手中。要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组织法国流亡政府来控制法兰西帝国。另外,法国舰队的归属也让英国非常担忧,如果德国掠取了法国舰队。那么,德英双方在海上的实力对比将会改变。毫无疑问,英国会面临极大的威胁。
因此,英国方面千方百计劝阻法国投降。丘吉尔建议,将英、法两国联合成为一个宪法统一、国籍统一、政府和议会统一的“牢不可破的同盟”。
但是,丘吉尔没有想到,这时的法国内部,分为两派,其中一派就是投降派,而且已经占据了上风。投降派是以贝当元帅和魏刚为首。他们断然否决了丘吉尔的提议。就在这天夜晚,法国总理雷诺向总统提交了辞职书。随即,贝当接任总理,组建了新的法国政府。
两天以后,新的法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这次会议仅仅开了10分钟,就决定请求德军停战。并下令,让法军放弃所有2万人以上的城市,不得在市内和郊区进行抵抗和破坏行动。
然后,此时德国并不急于给法国一个答复。古德里安的部队继续推进,先后占领了法国的圣迪齐埃、朗格勒、贝桑松、蓬塔利斯和贝尔福等城市。而隆美尔的部队从西边侵入,占领了布勒斯特、圣纳泽尔、南特和瑟堡等城市。
直到6月20日,德国才起草了同法国停火的协定。请看下篇——德法谈判。
德法谈判
1940年6月20日,与法国的停火协议拟定。希特勒亲自为协定口授了所谓的前言。这个前言具有双重的目的:第一是要让法国人从心理上赞同和接受德国的条件,因为前言里对法国的勇敢和“英勇作战”,表示了极大的尊敬。第二,希特勒在前言里解释了德国同英国作战的必要性,因此条约主要针对的不是法国,而是英国。
当晚,元首护卫小分队小队长京舍,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参加贡比涅森林里的谈判,负责希特勒的个人安全。
谈判时间定于6月21日上午,地点在贡比涅森林里的雷通火车站。但是,由于军队逃亡堵塞了道路,法国代表团无法及时到达巴黎,谈判不得不推迟。
谈判地点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战时期,也就是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在雷通火车站的一节白色车厢内,迫使德国接受停战条件。这是德国人的一个耻辱。
现在,德国人要雪耻。德军从博物馆里搬出了当年那节车厢,放在当年停放的地方。
车厢里什么都没变。那是国际卧铺列车的普通餐车,里面的一个包厢被改建成了会议室。一张大桌子,四周摆放着椅子。
通向“停火地点”的林荫道前有座法国人竖立的胜利纪念碑,上面雕着一只跌落的德国鹰。它被“?”字旗盖住了。林荫道上安排了一个仪仗连。文书处、电话总机和无线发报站安排在周围森林中的帐篷里。
中午,戈林、勃劳希契、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赶来了,是希特勒为了隆重递交停火条件叫他们来的。最后出现的是希特勒本人。他以统治者的姿态检阅仪仗队,参观了用“卐”字旗盖住的纪念碑和碑文,碑文刻的是1918年法国对德国的胜利。
接到法国代表团从巴黎方向赶来的报告,希特勒、戈林、勃劳希契、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凯特尔、赫斯和约德尔钻进车厢。众人在桌旁坐下来。
谈判桌的一侧给法国代表团留着。京舍头戴钢盔,袋里的手枪上了膛,站在通向隔壁包厢的门旁。翻译施密特站在他右边。
14点左右,法国代表团在德国的冯·提珀尔斯基尔希将军的陪同下出现了。代表团团长是亨其格尔将军,团员有陆军的帕里佐将军,空军的贝热雷将军,海军中将勒吕克和诺尔大使。
法国代表团在林荫道入口下了车。他们被领着经过被遮住的胜利纪念碑和仪仗队,上了车厢。代表团进来时,希特勒和他的部下默默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法国人惊慌地停住了。他们没料到会见德国领导班子的全部人马。希特勒以一个简短的手势沉默地要求他们坐下。所有人都坐定后,凯特尔站起来。他不紧不慢地将单眼放大镜放进眼睛里,开始宣讲协定的序言。翻译施密特将其译成法语。
然后凯特尔将停火协定的德语和法语文本递给法国代表团团长亨其格尔将军,还有标明了已被占领和未被占领的法国地区分界线的法国地图。正式递交停火条件到此结束。希特勒、戈林、勃劳希契、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起身离开车厢。只有凯特尔和约德尔留下来同法国代表团举行谈判,还有几名工作人员和施密特做翻译。
希特勒走出车厢时,乐队高奏起德国国歌。凯特尔和留在车厢里的其他德国人跳起来,举起胳膊行法西斯礼。凯特尔大声一起唱,车厢里的德国人全都跟着唱。法国代表团的一位成员眼噙泪花。希特勒没等谈判结果出来,当天就飞回了他的大本营。
希特勒走后,凯特尔要求法国人阅读放在他们面前的停火协定的条件。法国代表团团长亨其格尔请求凯特尔允许他通过电话同波尔多的法国政府取得联系。凯特尔担心谈判会被拖延,先是回避。他解释说,法国代表团必须拥有独立缔结停火协定的全权。亨其格尔证明法国代表团拥有全权,但他强调,停火条款将决定法国人民的命运,因此,他认为有必要通知法国政府。亨其格尔还指出,1918年德国代表团同样被允许过同它的政府磋商。
6月22日,享茨格将军代表法国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占领法国的大部分国土,包括法国最发达地区的北部、中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带。德国占领军费用由法国政府承担。法国南部仍由贝当政府管理。
“海狮”计划
法国投降后,德军总参谋部下令按“海狮”计划准备在英国登陆。
海军的任务是筹措并准备渡海的必要工具。要求军队将领集中他们辖区内的所有海洋和内河船只,部队进行登陆演习。海军军官被派去陆军司令部担任顾问。
当时,陆军元帅施派尔勒和凯塞林指挥的两支空军部队集结在西方。“海狮”计划制订出来后,德国总司令部认为,登陆行动能否成功主要依靠德国空军对英国空军的优势。希特勒和德国总司令部认为形势特别有利,德国空军可在加来和多佛尔之间不足30公里宽的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对英国海军采取行动。
希特勒一再推延登陆日期,因为他希望靠入侵的吓唬就能让英国签署和平协议。他认为,在法国战败和英国人在敦刻尔克附近遭受了打击之后,潜艇战争和德军突袭的恫吓侵略就足以迫使英国人求和。
因此,希特勒声称,如果丘吉尔冥顽不化,他就要让英国求饶。但他先得处理完苏联。
1940年7月16日,
希特勒发出了准备进攻英国的16号指令,即“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总的战略意图是:在从拉姆斯格特到怀特岛以西的广阔战线上,进行一次突然的军事行动;以部署在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3000架飞机去摧毁英国的防御体系,在空战中消灭英国空军,并用火力压制住英国海军,夺取制空、制海权,然后派25~40个师登陆作战,一举占领英国。
“海狮”计划规定:在8月5日前后开始对英国进行空中攻击,然后根据空中攻势的结果决定登陆日期。因此,“海狮”计划成败的关键将取决于空中战役的结果。希特勒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空军司令戈林身上。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戈林组成了攻击英国的空军集团。该集团由第2、第3、第5航空队组成,分别部署在法国西北部、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挪威,从而形成了对英国的半月形攻击态势。该集团共拥有各类作战飞机3500余架,其中战斗机1400余架,轰炸机1600余架,各型预备飞机400余架。而当时英国本土防空力量只有战斗机约800架,高炮2000余门。德军无疑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
戈林向希特勒宣称,他的空军只需4天时间,就可像进攻波兰那样战胜英国。
然而,戈林忽视了英国巨大的战争潜力。不列颠之战开始不久,英国航空工业随即加紧了作战飞机的生产,仅8月份就生产各类飞机1600架,其中歼击机600余架;而且英国拥有本土防卫作战的有利条件,飞行员没有被捕的风险。
事实上,纳粹德国在6月初就以一小部分兵力开始了对英国的试探性轰炸,企图通过轰炸诱使英国战斗机暴露实力和驻地,以查明英国空军的兵力与部署情况,消耗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及试探英国防空体系的范围和有效程度。德国空军所选择的轰炸目标主要有空军基地、城市和运输商船。尽管在两个多月的试探性轰炸中,德国差不多攻击了英国所有的空军基地,炸沉船只45万余吨,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英国的战争准备,但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使“海狮”计划尚未付诸实施即遭到挫折。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次空战发生在7月10日。
7月10日早晨,巡逻中的德国侦察机发现了从福克斯顿驶往多佛尔的英国大型沿海护卫舰队。情报很快传到了德军海峡轰炸机队司令约翰内斯·芬克上校的前线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向一个轰炸机大队发出了战斗警报,并命令一个歼击机大队护航,另一个驱逐机大队也飞往同一目标。这70余架德国飞机很快升空,组成立体编队向英国海岸扑去。
芬克上校自负地命令说,坚决将其击沉,决不允许英国船只在海峡航行。看来,他是下决心要给英国船队一点颜色。
德机起飞后不久,英国本土搜索雷达网中的几个雷达站同时发现在加来上空有大批敌机集结。于是,英国战斗机迅速从拉姆斯格特附近的曼斯顿机场起飞迎战。
英空军第32飞行中队的6架“旋风”式战斗机,在比金·希尔队长的率领下向加来上空飞去。飞行员们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准确地向敌机逼近。当强大的德机阵容出现在面前时,他们不禁大吃一惊:敌机分为三层,组成了低、中、高立体队型。在20架轰炸机上面是一层近距离支援的驱逐机,最上一层是歼击机。
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惊慌失措。队长比金·希尔中尉冷静地命令战友们飞进积雨云中,躲过德国歼击机群,然后再伺机袭击飞行在歼击机群下方的轰炸机。
这是一场6∶70的空中肉搏战!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空中攻击战!
顷刻之间,船队上方布满了盘旋翻滚、追逐混战的飞机。发动机尖厉的吼叫声,机枪、机炮呼啸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德国轰炸机被突如其来的英国飞机吓懵了,仓皇扔下炸弹,海面上顿时掀起一股股冲天水柱。
一架德机首先被击中,拖着浓烟滚滚的尾巴一头栽向大海。接着,又是“轰”的一声巨响,2架德机相撞了,天空顿时闪现出一个巨大的火球,燃烧着的飞机残骸碎片漫天撒落在英吉利海峡。面对这种形势,德机匆忙返航,撤出战斗。它们只击中了一艘船,而英国6名飞行员全部安全返航。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